admin 发表于 2015-9-3 01:20:08

哪位圣贤四次推让国位?

公元前561年,第一代吴王寿梦离世。寿梦生有四子,分别是——长子诸樊,次子馀祭,三子馀眜,小儿子季札。四子之中又以小儿子季札最为贤明,所以寿梦生前想要把王位传给季札。但却认为按照当时传长不传幼的礼制,自己上面有三个哥哥,怎么着也轮不到自己,于是他坚辞不受。长兄诸樊劝说不动,只好自己先临时摄理朝政,等办完父亲的丧事以及守丧完毕后再说。此为季札一让国。

第二年,诸樊四兄弟守丧期结束,诸樊依然认为自己的才能,远在季札之下,再次向季札表达了自己想让位给他的想法。这时季札也同样坚持了自己以前的想法,并且向诸樊讲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——当年曹国国君无德,曹国人便想拥立贤能的子臧来取代他,但被子臧所拒绝。后来,子臧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和打消国人拥立自己的念头,离开曹国,奔走到了宋国,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。
   讲到这里,季札笑了笑说道:“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,被人们赞美为能“守节”的盛德之人。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,国君的尊位,不是我季札所希想要的。虽然我无德无能,但祈求追比贤圣的想法,却是念念在心啊。”由于诸樊和吴国百姓一致决心要立季札为王,季札见推托不掉,便放弃了自己的王室身份,带领自己的家人来到郊外耕作。众人见季札心意已决,也不好再强求。这是季札二让国。

公元前548年,吴王诸樊去世。诸樊生前留下遗嘱,自己死后,王位由三弟馀祭继承。诸樊的意思很明了,他想通过这种方式,最终把王位传给四弟季札,以此满足父王死前的愿望和表示自己对他的褒奖。馀祭称王后,把季札召回朝中,并委以重任。不久,又分封季札于延陵,故后人称之为延陵季子。

馀祭四年,馀眜派季札出使列国。先前季札出使鲁国的时候,曾经路过徐国。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戴的宝剑,眼睛盯了好久但口中始终没有敢说。季札心中明白他的意思,但是为了维护吴国的面子(大国出使大国的使者都必须佩戴宝剑),最终也没有把宝剑留给徐君。等到他出使归来,再次路过徐国到时候,徐君已经死了。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,他轻轻地解下腰间的宝剑,并亲自把它挂在徐君墓前的一棵树上。随从中有人不解,便问道:“徐君已经死了,你这样做还有什么意义呢?”季札低声道曰:“你错了。当时虽然我没把剑给他,但我心里已经向他承诺过了,出使归来,必定把剑给他,岂能因为他人死了,就违背自己的诺言呢!”
   公元前527年,吴王馀祭病死,其弟馀眜立。四年后,吴王馀眜也身患重病,死前他想亲眼看着自己的这个弟弟能够登上王位,以满足父亲和两个哥哥的愿望。但倔犟的季札再次拒绝,第二次出逃到郊外,数日后,馀眜不治而亡。正在大臣们惊慌失措的时候(国不可一日无君),一个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:“先王寿梦有命,兄长死了弟弟代立,一定要传到季札。但现在季札避位在外,不如我们就立大王馀眜的后人吧。”于是,王馀眜之子姬僚被扶立为王。这是季札三让国。
   姬僚的登基让另外一个人感到了不满,这个人就是诸樊的儿子——公子光!
   为什么呢,公子光认为,当年我爷爷是有那个意思,把王位最终传给四叔季札。如果结果是这样的话,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,但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——四叔说啥也不要这个王位,那么按照当时老大传老二,老二传老三的顺序,现在坐在王位上面的应该是我(老大家的后人啊)。
   由于当时公子光的底子还很弱,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来展示自己的这一想法,于是,他开始慢慢地发展自己的力量。
   十三年春,吴王僚趁楚国大丧之机,发病袭击楚国。使自己的两个儿子公子盖馀、烛庸发重兵围困楚国的重镇六和灊。为了稳妥起见,便派季札出使晋国,以观各诸侯的动静。没有想到的是,还没等吴兵动手,楚发便把吴兵的后路给断了,吴兵连老家都回不去了。
   十三年了,就等这一天了,机不可失!
   于是公子光把自己蓄养了多年的杀手专诸做好准备,准备刺杀王僚。是年四月的一天,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了很多武士,然后等待应约而来的王僚。王僚也不傻,在从王宫到公子光府的路上,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,三步一岗、五步一哨。宴席之上,也全都是王僚的亲信侍卫,个个都绷紧着神经。
   按说这样的防备应该是万无一失的,但一个专诸却改变了这一切。简单地寒暄几句后,公子光便反复劝王僚喝酒。王僚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不敢多喝,只是简单地应付一下。这时,公子光突然站起来,向王僚致歉道,由于自己腿病又犯了,不便多陪,就退了下去。随后,专诸便手托一盘盛有他精心烹制的鱼,来到了大堂之内。侍卫们对他进行了严格的搜查,没有发现凶器。专诸直往王僚座处走去,因为王僚平时最喜欢吃鱼。就在放盘的一瞬间,专诸把盘子网上一扔,一手抓住鱼尾,一手抓住鱼头,转眼间鱼被扯为两段,鱼腹中的明亮匕首露了出来。说时迟,那时快,专诸紧握匕首一端,向王僚的胸膛狠狠地刺去,旁人还没反应过来,王僚已经被刺死了。众侍卫们才群起而杀之。公子光带领埋伏的几百名武士也从地下室中杀出,最终夺得了王位。
   公子光就是吴王阖庐。
   前面说过,季札此时正在晋国,等他回来后政变已经发生。面对眼前的情况,他没有说什么,一个人默默地来到了王僚的墓地痛哭,痛哭王室残酷的争权夺利。见自己的叔叔哭的那样的伤心,阖闾也心有不忍,便提议自己把王位让给叔叔季札。
   季札此时真是哭笑不得——王位,我想要的话,还用等到现在这个时候么?!擦干眼泪,季札回到了自己的封地,从此再也没有进入吴国的都城。此为季札四让国。
   “延陵季子之仁心,慕义无穷,见微而知清浊。”,这是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对季札发自内心的评价,世人应该好好学习一下!

乜都吾识咖 发表于 2016-8-31 16:30:38

我也来顶一下..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哪位圣贤四次推让国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