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 发表于 2015-9-6 15:59:49

史上“大义灭亲第一人” 究竟是谁?

自古以来,每当有人因为正义而除掉自己亲人或亲信的时候,人们都会用“大义灭亲”这四个字来形容此人的行为。但是,却很少有人知道,“大义灭亲”这一典故,来自于两千多年前一位名叫石碏(que)的臣子。

石碏,春秋初期卫国一位很有威望的智谋之士,官至上大夫。

当时卫国的国君是卫庄公,卫庄公此时有四个老婆:分别是夫人庄姜,来自齐国;次妃厉妫(gui),来自陈国,生有一子,但不幸幼年夭折;厉妫之妹戴伪,随姐姐一同陪嫁到卫国,同样有宠于庄公,生公子完、公子晋;小妾无名氏,生公子州吁。

三子当中:长公子完虽然天性柔弱,但庄公因为他是长子,所以依旧立了他为自己的接班人;次子公子晋,好色无比(当然多为地下活动,不可太过嚣张),年纪轻轻便他父亲的一个妃子有染;幼子州吁,从小喜动不喜静(怀疑有多动症),脾气暴躁,而且此人十分爱好兵法,长大后数次为将,最为庄公所喜欢。

庄公晚年,上大夫石碏多次进谏于他,劝他好好管教一下公子州吁,约束一下他的个性(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是也)。虽然他立有战功,但他的性格太过张狂,长此以往,对他本人和整个卫国都极为不利,早晚会捅出什么篓子来的。

但是,对小儿子疼爱有加的庄公,并没有听从石碏的忠言,依然对公子州吁采取放纵的方法。

卫庄公二十三年,庄公去世,长子完继位,是为卫桓公。此时,上大夫石碏心知懦弱的桓公不是可辅之人,就告老回家,暗中静观时局。

桓公二年,由于公子州吁过于猖狂,被看不顺眼的哥哥卫桓公给赶出国门,四处流浪。

十一年后,公子州吁找到了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——郑国的叛臣、同样是对自己的哥哥不满的太叔段,很快,臭气相投的二人便勾搭上了。

桓公十六年,不想继续流浪了的公子州吁,开始收集大量不得势的卫国流亡势力,并与他们结为同盟,突袭卫国,一举杀掉了卫桓公。

自然,卫桓公死后,公子州吁当仁不让地坐上了国君的位子,自己辛苦多年也就是为了这个。

为了使国人尽早归顺自己,同时也为了立威于邻近的诸侯国,刚坐上国君宝座的州吁便急于对外用兵,并最终把打击的目标锁定在了郑国——因为当年郑国太叔段谋反时,曾经让他的儿子公子滑前来请救兵,卫桓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兵共打了郑国,与郑国有了一点误会。后来,郑庄公又联合其他诸侯国来攻打卫国,直到卫桓公亲自向郑庄公请罪,才使得二国和好如初:再者,他也一直想为自己的那位哥们——太叔段报仇,因为这位仁兄,在数年前已经在郑庄公的逼迫下,自杀而死。前者使自己的国家受辱,后者使自己的哥们被害,看来哪一个仇都不能不报。

于是,州吁便拿出国库中的大部分财物,派人前去贿赂陈、蔡、鲁、宋四国。四国得到打点,纷纷答应协助其出兵攻打郑国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五国联军以压倒性的优势打败了郑国军队。值得一提的是,五国大兵最后戏剧性地割取了郑国郊外的所有粮食,算是为周王室争回了面子。

打完郑国,卫军凯旋!

好了,对外我已经立威,该是对内立信的时候了。怎么立信呢?这是个让州吁煞费脑筋的问题。

不过不用急,船到桥头自然直,办法总是会有的。这时,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,向州吁说出了一个点子。

此人不是外人,就是先前劝谏卫庄公严加管束州吁的谋臣石碏的儿子——石厚,也是州吁从小玩到大的的铁哥们。

也许这时有人会问,石碏是卫国的一等忠臣,怎么会有一个跟着造反的儿子呢?这您就有所不知了,一生强硬的石碏,愣是没教育好自己的儿子。因为石厚从小就和州吁混在一起,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他的秉性和州吁如出一辙。

有一次,石厚和公子州吁一同外出打猎。其实,打打猎也没有什么,年轻人喜欢舞刀弄枪,可以理解,但你别带领自己的手下趁机对老百姓巧取豪夺啊。后来事情闹到石碏那里,石碏一气之下,把儿子石厚给打了五十鞭子,然后又把他锁在了一间空房子里,以求他能面壁思过,改过自新。

改过自新?您老说笑了,玩笑,真是玩笑。

于是很快,石厚就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——这是不可能的!

两天之后,当石碏再次来到屋前,准备找自己这个一向叛逆的儿子谈谈心时,让他气的胃疼的一幕发生了——逆子跑了,封好的窗户上居然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大洞!

猖狂!简直太猖狂了!

此后的石厚,为了躲避父亲,就天天跟在州吁身边,和他吃住都在一起,两人简直就像亲兄弟一般。

至此,石碏对自己的这个儿子是彻底的绝望了——吾子不可教也!

言归正传,当州吁的好兄弟石厚站出来后,告诉了他一个还算可以的办法——找我的老爸试试,他在国内德高望重、深得人心,具有很高的权威,如果由他带头出面说句话,那么文武百官估计到时候也不会再说什么了!

主意很好,可能不能行得通那便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面对州吁给自己开出的价码,石碏是一点都不眼红。因为这些东西对自己来说,一点都没有吸引力——首先自己官位已经不低了,而且多年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经验告诉他,官位越高,风险越大。再者,自己需要的根本就不是这些东西,自己缺少的是对卫国先君在良心上无法弥补的遗憾(因为逆子的缘故)。

二人见石碏不上钩,无奈之下,只好另辟道路——让石厚出面说情——既然您老不想出仕,那给指条路子还是可以的吧?

没问题,这个我还可以做的到!

于是,石碏建议州吁前去朝见周王。一旦周王承认他的地位,那么国内的臣民百姓就不会对他再说些什么了。舆论的风暴,自然也就会停息。

这个主意确实不错,可另外一个问题又接着出现了:州吁和石厚二人,都没有跟周王室打过交道,而且在王室内部也没有一点关系,哪怕是说过话的、见过面的,一个都没有。

于是,石厚再一次请求老爸给支招,石碏也没有为难他——告诉他现在陈国国君和周王室的关系特好,你们可以打通陈侯这一关,让他给你先铺铺路。

在得到老爸的指点后,石厚是高兴的手舞足蹈——毕竟是自己亲爹,他肯定不会不管自己的。

准备好财物,州吁君臣二人出发了。

与此同时,房屋内,满头白发的石碏正在伏案疾书。他一边写,一边流着眼泪,这是一封写给陈国国君的密信。信中,他详细记录了州吁弑君夺位的整个过程,并把自己儿子是如何助纣为孽的,也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陈侯。最后,他请求(没错,是请求)陈侯看在与卫国以及自己多年的交情的份上上,帮助自己和卫国搞定这次叛乱的两个元凶——州吁和石厚。

为了让国家走上正常的道路,为了百姓不再遭受战乱之苦,我只能这样做!

就在州吁二人到达陈国的前一天,陈侯得到了石碏的这封绝密书信。面对此种情况,陈侯从两国大局出发,决定为卫国除此二害。

当州吁二人进入陈国朝堂之时,陈侯一声令下,早就埋伏在店堂两侧的武士一涌而出,迅速制服了二人。然而,就将陈侯要宣布处决二人的时候,朝堂上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——州吁暂且不说,我们动手处决石厚,卫国老大夫石蜡会不会心痛呢?

对,这是一个问题!别人的事情还是让别人自己来处理吧!

达成一致意见后,陈侯给石碏写了封回信,信中大意就是:你让我抓的两个人,现在我已经抓住了,并且关押在不同的地方——州吁囚禁在离我都城不远的濮邑;石厚囚禁在我的都城,请您速派人来处理此事。

毕竟处决国君(虽说州吁的君位来的不正,但他毕竟是坐过那个位子的人)不是小事。石碏急忙召集群臣入朝商议此事。

最后,大家商议的结果是——州吁是首恶,处决他是应该的,此事由右宰丑前去解决;石厚是从犯,毕竟年轻不懂事,被州吁诱骗入伙(真假值得商榷),应该从轻发落。

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这个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了老大夫石碏的面子。

此时此刻,面对群臣,这一结论无疑是对以忠诚、纯洁自居的石碏的一记响亮的耳光!

石碏登时气的眉毛都竖了起来,厉声表示,州吁之所以弑君夺位,自己的逆子石厚也占很大的因素。你们把他从轻发落,不就是因为他老子我么!好,老头子我今天豁出去了,给我准备一辆马车,我要亲自去陈国杀了此逆子!

众人见石碏动了真格的,一时都保持了沉默,朝堂陷入了寂静。

这时,石碏的家臣獳羊肩挺身而出,主动代替自己的主人前往陈国除害。

数日后,右宰丑二人来到陈国,在对陈侯表示谢意之后,二人分头行动——州吁被斩杀于闹市之中,石厚被斩杀于牢狱内。

左丘明在《左传》中对石碏的评价是:“石碏,真纯(忠诚不二)臣也,‘大义灭亲’,其是之谓乎(大义灭亲,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吧)!”这也是成语“大义灭亲”的由来之处。

四万 发表于 2016-8-31 16:40:13

项起

灵翼 发表于 2016-9-2 19:20:22

谢谢海豚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史上“大义灭亲第一人” 究竟是谁?